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样一个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建起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贯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启蒙运动时期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异同并作简要评价。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启蒙运动的扩展;德意志分裂落后;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内涵:宣扬民主、科学、理性、宽容、进步;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相结合,启蒙思想与民族意识共生。 (2)相同:都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民主、科学、理性、进步等启蒙思想;都力图使本民族适应世界而生存。 不同: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主张以世界新文化取代中国旧文化。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具有军国主义色彩,强调统一、扩张;中国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评价: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加强了民族自信,有利于德国统一,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但也滋生了极端的民族主义。 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利于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但存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偏向,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国家分裂、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等方面分析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科学、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相结合等方面回答其内涵。 (2)相同,根据材料二“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民主科学、民族生存等方面比较启蒙运动时期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相同。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军国主义色彩、反对侵略等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德国统一、浪漫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文化转型、传统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作简要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些画家特别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这种美术风格始于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后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刻画了“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发现叔叔于勒由富裕到贫穷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该作品所代表的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魔幻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康德这一说法说明他主张

A.人的重要,人非工具 B.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C.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D.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各上流社会的沙龙纷纷以首先朗读伏尔泰的作品为时尚,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王也以与伏尔泰通信为光荣,而伏尔泰的大量作品却大都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A.专制君主的言行不一致 B.欧洲专制制度已经衰弱

C.君主标榜民主作为手段 D.启蒙思想成为社会潮流

 

查看答案

格兰特在《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中写道:“研究物理世界意味着研究上帝的创造物,研究上帝则意味着了解世界。追求、发现、阐明自然规律的效果,足以显示上帝造物之奇妙与思虑周详,这一神学动机为整个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大的驱动力。”作者意在说明:

A. 基督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B. 宗教改革影响了人类价值取向

C. 理性崇拜与宗教信仰同步共生

D. 科学发展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