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内三首诗反映了康熙帝不同时期的事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滇 平 |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 瀚 海 |
洱海昆池道路难, 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 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 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 此日方同万国欢。 | 万里扶桑早挂弓, 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 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 |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
A.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
B.收复雅克萨、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
D.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平定噶尔丹叛乱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最后唐太宗对东突厥的处理办法是
A.允许大部分人居住在原处,设置羁縻府州,以其首领担任都督、刺史
B.实施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分散其部落,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
C.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落让其互相牵制,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
D.采取怀柔政策,保全东突厥各部落,教之以礼仪,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
秦简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观其树木“野美”,而令禁伐湘山树;《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据此可知
A.秦简是第一手的考古资料更具有可信度
B.秦简和《史记》互证秦始皇“伐湘山树”
C.《史记》为史家名著,记述可靠性更强
D.史实记载受记述者立场影响而产生差异
孔子讲仁讲礼,都非常具体,很少有“什么是”的问题,所问特别是所答总是强调“如何做”。这反映出孔子学说的重要特点是
A.重抽象思辨 B.重逻辑建构
C.重实用理性 D.追求终极关怀
二战后期,某国际文件中有如下字眼:“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该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开罗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家宣言》
“台风行动计划于9月末拉开帷幕,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首先开始行动,其他两个装甲集群紧跟其后。仅一天,德国便取得了作战的主动性。但是,10月中旬的秋雨加上11月的冰雪,德军后勤补给逐渐瘫痪,装甲部兵和摩托化步兵也失去威力。12月初,在苏联红军的反击下,希特勒的部队陷入绝望境地。”该材料论述的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库尔斯克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