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6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文章。上述史实表明
A.各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传统
C.马克思主义在近代思想界产生影响
D.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下图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
A.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C.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B.楷书演绎了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C.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D.社会进步推动了人文意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