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出土的秦简中,涉及经济的法律有十余种,对于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

在出土的秦简中,涉及经济的法律有十余种,对于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对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这表明秦朝

A.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

C.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D.采用法家的思想治理国家

 

B 【解析】 根据材料,秦简中有十多种法律,对农工商等经济关系给予明确规定与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秦朝注重以立法手段调节经济关系,B选项符合题意;拥有十多种涉及经济的法律,不能表明秦朝法律体系已经完备,A选项错误;对工商业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与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的说法不符,C选项错误;只有十多种涉及“经济”的法律条文,不足以证明秦朝利用法治思想治理国家,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晚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用“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的统治思想 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的萌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又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政府创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增设专科院校。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高等学校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共861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资本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在他的《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卷13

材料二  我们这种民族,处现在世界上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教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盘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编自孙中山《民族主义》(192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国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国家观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说明

A.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争议很大

B.史学研究深受时代影响

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研究的方向

D.历史评价难以统一标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