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后期的扬州城“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杭州则“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对外贸易的活跃 D.商业环境的宽松
隋代,儒学大师王通提出“三教归一”的口号,主张以儒为主,援引佛、道入儒。这一口号的提出
A.顺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B.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C.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 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西汉成帝时,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且职权和地位都与丞相一样。这一举措
A.扩大了宰相职权 B.提升了地方诸侯影响
C.加强了君主权力 D.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如表为战国时期的货币及流通区域表。这可以说明当时
刀币 | 齐、燕等国 |
布 | 韩、赵、魏等国 |
圜钱 | 秦国和东周、西周等地 |
铜贝、郢爰 | 楚国 |
A.民间商业勃兴 B.国内缺乏统一市场
C.货币流通量大 D.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平衡与制约。
——摘编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生命力首先来自于它的精神实质。美国宪法不是单纯确立政府体制的法律文件,它奠基在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理念基础之上,与人类对理性政治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吻合,它不是海市蜃楼式的,而是配以明确的原则。美国宪法有一个基本预设:使不同时代的不同利益集团(群体)能够通过妥协不断修正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使各自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满足的同时也使宪法不断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央政府权力构建方面是如何实现“分权与制衡”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利益集团的“妥协”有哪些?分析美国宪法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文件,要求把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确定为九一八事变,用“十四年抗战”取代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并对教材相应内容进行调整,确保突出“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这一文件的下发,快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因为这一改变并不是简单地数字的变化,而是具有诸多深远的意义。
(1)结合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