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  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1)原因:实行政教分离与宗教宽容政策;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开展工业革命、倡导贸易自由化。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同: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异:中国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美国仍然发挥市场作用。相同:将计划体制(或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有机结合。 (4)依据时代和国情,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不断进行制度(或体制)创新;注重增强经济实力。 【解析】 (1)原因:据材料“……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可知,实行政教分离与宗教宽容政策;据材料“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可知,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据材料“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可知,开展工业革命、倡导贸易自由化。 (2)特点:据材料“……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可知,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同:据材料“……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并结合所学可知,都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异:据所学可知,中国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而美国仍然发挥市场作用。相同:据所学可知,二者都是将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有机结合。 (4)本问可从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不断进行制度(或体制)创新;注重增强经济实力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民营经济的命运与国民政府的统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国营与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945—1947年)

 

年份产业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国营

民营

国营

民营

国营

民营

基础工业

20.0

80.0

23.8

76.2

43.9

56.1

民生工业

6.1

93.9

27.1

72.9

38.1

61.9

出口矿产

100.0

0.0

100.0

0.0

100.0

0.0

 

 

——摘编自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有学者对中国的工矿企业、金融和商业的资本及比重做过统计,认为1936年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比重相差不多,分别为49.21%和50.79%;但1947—1948年国家资本则上升到58.43%,民间资本则相应下降到41.57%。

——摘编自虞和平:《抗战后国家资本膨胀和垄断问题再研究》

材料三  造成战后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战后美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民营企业无法与其竞争……内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加紧了对中共解放区的经济封锁,实行严格的禁运政策,限制物资出镜,在销售市场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几乎所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物价暴涨,一般资本家卖出成品后所得现金往往买不回相应数量的原材料,“虚盈实亏”,这样连简单再生产也不易维持了。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其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与国民政府统治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光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新东方政策是1969年10月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的对外政策新的见解和政策思想。在此政策的推动下,联邦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

A.苏联改革成效显著,成为德国巨大的威胁

B.欧共体成立后,欧洲向政治经济联盟过渡

C.两极格局框架下,已现多极化趋势之端倪

D.两德即将统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查看答案

学者孙国慧认为“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终结有多种原因,在思想文化方面主要包括新经济政策理论不够确和完善,新经济政策政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俄国历史化传统上的专制主义和村社传统的影响,当时苏联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及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等”。另一学者李述森则认为,“新经济政策得不到布尔什维克党意识形态观念的支撑”是其失败的的原因之一。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不包括

A.新经济政策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

B.与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有关

C.新经济政策在意识形态上是反市场经济的

D.受俄国历史传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是胡佛任职美国总统期间的部分做法。这些做法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可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