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 颁布解负令 B. 发展工商业
C. 实行津贴制 D. 财产等级制
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 都是人民的敌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 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A.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正确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认为阶级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1924年,孙中山指出:“土地之岁收,低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利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等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
A. 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的
B. 目的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在康有为看来
A. 违背了时代潮流而遭到反对
B. 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 是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 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对官员的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