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

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发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战国 B.汉代 C.隋唐 D.宋明

 

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儒生进入仕途,以学者兼官僚为主的“士大夫政治”开始奠基于西汉时期,B选项正确;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不是进入仕途的重要依据,A选项错误;隋唐和宋明时期,士大夫政治在科举制推动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奠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D两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等级森严 C.君主专制 D.官僚政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给我留下惨痛的记忆,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1951年,于敏在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1961年,钱三强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于敏放弃了已经做出出色成绩的科研方向,转到氢弹研究。从此,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无愧为“中国氢弹之父”。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于敏的颁奖词。

——摘编自《于敏:惊天事业,沉默人生》,《科技日报》2019—09-2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献身氢弹研究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于敏的历史功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二战以后,主要参战国政府大多设立国家级哀悼日。用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增强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依据;简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赢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简述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作用。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主要成就;结合秦朝的统一说明清朝疆域奠定的意义。

 

查看答案

观察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猪羊牛肉

水产品

1978

30477.0

216.7

856.3

465.5

1980

32056.0

270.7

1205.4

449.7

1985

37911.0

414.7

1760.7

705.2

1990

44624.0

450.8

2513.5

1237.0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提升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中国自主制造的实力大大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