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出庐须保卫...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家室出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此诗反映了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特点是

A.有组织的妇幼皆兵 B.自发性的保卫家园

C.维护国家主权目的性强 D.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引领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结合所学,三元里人民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自发的抗英斗争,故排除A,B符合题意;三元里抗英斗争是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维护国家主权目的性不强,故C不符合题意;三元里抗英斗争没有经过爱国主义动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段史料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始皇本纪》 B.《后唐书》 C.《皇明大政记》 D.《清史稿》

 

查看答案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牢宠、圈套)中矣。”材料反映了

A.太宗称帝后的傲慢心理 B.监察制度的残酷性

C.科举制有利于专制统治 D.察举取士的虚伪性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谏官专向皇帝谏诤过失,隋唐时期他们隶属于宰相,宰相不便同皇帝直接讲话,便让他们讲,讲得好固然好,讲得不好也无妨,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谏官,……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由此看来隋唐时期的谏官

A.可以杜绝君主权力的滥用 B.缓和了君主和宰相之间的矛盾

C.增强了大臣们的监督意识 D.对约束宰相权力起到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据《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之父为马谡参军,街亭之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陈寿的父亲遭到牵连,受髡刑(剃去头发),因此陈寿在《三国志》中故意贬低诸葛亮,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以上内容表明

A.对历史文献的认识应持辩证态度

B.历史文献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历史文献左右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D.历史文献的记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查看答案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 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 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