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中日两国继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之后的第三次交锋。在东...

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中日两国继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之后的第三次交锋。在东北军溃逃下,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此后中日签署了《塘沽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冀东非武装区。这反映了

A. 地方军阀派系是抗战的毒瘤

B. 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屈辱求和

C. 十四年抗战初期斗争形势艰巨

D. 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

 

C 【解析】 根据材料“在东北军溃逃下,中央军、西北军20万人与8万日军激战四个月”可知当时不同势力之间对于抗日的态度不同,因此抗战初期斗争形式艰巨,选项C正确;西北军积极抗战,因此选项A排除;中央军与日军激战四个月,可见当时国民政府积极抗战,选项B排除;根据《塘沽协定》规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国军队不得进入冀东非武装区”,说明日军的侵略计划得到了实施,选项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漫画是一种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下列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查看答案

汉初出于对抗项羽的需要,兴起了韩信等强力诸侯,如果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地位和权力,势必威胁汉朝的统治,因此不得不分封异姓王。后来通过一些手段逐一剪除了这些异姓王,同时大肆分封同姓王。这一变化

A. 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埋下伏笔

B. 基本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C. 表明汉初分封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 完全恢复了西周时的分封制度

 

查看答案

明成祖朱棣始设内阁,“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据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皇帝意图限制内阁,加强皇权

B. 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权倾朝野

C. 内阁成员文化素质和权力较低

D. 内阁便于干预朝政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60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这一现象说明

A.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

B.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利于国家统一

C.宗族和姻亲关系发挥作用

D.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