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的唐代“醉胡王”面具(头戴唐式帽),为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这表明当时
A. 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
B. 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
C. 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
D. 艺术已有中西合璧色彩
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上,儒者本天;在数学上,算在六艺;在农学上,农为政本;在医学上,医为仁术。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学
A. 适应农耕经济需要
B.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C.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D. 覆盖的领域比较广
关于明清之际思想的性质的讨论,主要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第一种 | 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似,是近代的曙光 |
第二种 | 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谈不上“启蒙文化”,只是日落两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
A. 明清之际出现了近代思想
B. 研究者角度影响历史结论
C. 明清思想突破了儒学框架
D. 历史研究难形成统一观点
朱熹要人们通过“格物”接受封建道德观念,王阳明则认为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通过“致良知”就可以了。这反映出( )
A.封建专制思想日趋强化 B.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
C.心学逐渐脱离传统儒学 D.心学旨在改造理学本原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认为,周武王伐之时,有火德的祥瑞,周是以火德受命天下的,代周的应当为水德,秦朝统一时间太短,不能算作统一,而汉就是以水德受命代周的。这反映出汉代儒者
A. 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B. 利用神学以论证统治的合理性
C. 尚未打破对鬼神的崇拜
D. 神化儒学以巩固儒学独尊地位
《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中的“占”字,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
B. 儒家的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
C. 儒学的核心内容不断发生变化
D. 儒家思想的宣扬借助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