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说:“科学的发展是同前一代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正比的。”宋代科技正是在这种继承与突破、综合与提炼、积累与创新交替作用中不断发展,从而达到一个科技高峰的。
——摘编自王星光、张达《试论宋代科学技术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据研究,明代后期可以称为世界第一的发明创造有1584年由明代王子朱载均(1536-1611年)提出的“十二平均律”,解决了乐曲演奏中曲调的转换问题。喻昌所著《京意草》(1643年)中记载了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传入欧洲后,被改进成为牛痘法。著名的四大著作中的《本草纲日》于1596年首次出版,不久明神宗(朱翊钧)下献书识,李时珍次子李建元献予朝廷,但只得到“书留览,礼部知道”的批复。又如《天工开物》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成书后,国内长期失传,但日、法等国很流行。这些著作从规模上超过了前代,但探求问题和编写方式却没有突破前代以积累经验为主的范畴。到了清代前期,杰出的科技著作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仍然保持在明代的水平上,而西方科技已在近代科技时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摘端自安作相《中国古代科技停滞探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的突出科技成就说明恩格斯的观点,并指出宋代突出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世界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宋一代,随着宋王朝政权的建立和逐步稳定,理论的需要也愈来愈迫切。这样客观上要求宋统治者要有宽容的态度,以便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兴盛。同时,儒、道、佛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自身的形态不断改变,相互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容。宋明理学家正是在这种历史的要求下,试图援佛道入儒,以儒学为基础,将其融为一体,重新构建新的儒学体系,重振儒学之辉煌。
——摘编自李道湘《现代新儒学与宋明理学》
材料二 明代初期理学是“理学”转向“心学”的过渡阶段的理学,在整个宋明理学史上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明初的理学家们虽都学宗程朱,但都不是一味尊奉,一些学者通过体认,发其新义,从而表达了对程朱理学个别观点的不同看法。南宋末期,社会上出现一种“和会朱陆”的思潮,即陆学的本心论与朱学为学致知的笃实下学的功夫的融合,这股思潮在进入明代以前一直持续着,并深刻影响明初理学的发展。……明代初期,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而只有通过心性体验才能对其有所创新和发展,所以,理学家们在心性问题上的讨论日趋活跃。此外,明初几乎所有的理学家们都相当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在“心”上下功夫,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修养方法或功夫论。
——摘編自张峻歌《明初理学思想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在宋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初理学的思想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发展的认识。
孙中山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时期,并指出共和国国家机构应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衡。材料反映出孙中山
A.力图创立符合国情的民权主义
B.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C.否定了西方分权制衡的思想
D.勾画了民主共和国的蓝图
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罗素在中国作了一系列公开讲演,高度赞扬了中国人对生活静谧、人道、忍耐与和平的看法。他强调西方应该学习中国“正当的生活观念”,而中国应该“获得西方的知识,但要抛弃机械主义的观念”。据此可知,罗素在中国的演讲
A.主张应辩证看待东西方文化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C.与中国知识分子的需求矛盾
D.表明他是实用主义思想家
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后,对于当时北京舞台上所流行的各种戏曲,如京腔的字音,昆曲的身段动作等“一概习之”。这一现象
A. 凸显了徽剧在艺术形态上的主导性
B. 折射出中国传统戏剧的包容性
C. 为新型艺术形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 丰富和拓展了京剧的表现形式
王夫之在《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材料反映出王夫之
A. 对传统政治的批判
B. 对君主制度的否定
C. 对传统伦理的反思
D. 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