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中共机关刊物《红旗》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这说明当时( )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正确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A. 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 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 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 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B.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C.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 | 人口(百万) | 粮 食 产 量 ( 千 顿) |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百万公顷) | 粮食单产(千克 /公顷) |
1400 | 72 | 20520 | 19.8 | 1036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1095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1544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1840 |
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
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