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浙路发生灾荒,当时杭州知州范仲淹,兼负责浙西一带的赈灾。他除了给饥民“发粟”,...

两浙路发生灾荒,当时杭州知州范仲淹,兼负责浙西一带的赈灾。他除了给饥民“发粟”,号召杭州“诸佛寺主首”雇佣许多.工人,大兴土木。杭州地方官府也大举兴建“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这些举措

A. 反映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形成较为系统的赈灾制度

C. 不恤百姓而且伤耗了民力

D. 充分地运用市场机制赈灾

 

D 【解析】 考查宋代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范仲淹的举措,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赈灾,即通过民间与政府扩大投资,且利用自身的影响鼓励消费来拉动经济,惠及民生,进而达到赈灾的目的,故选D项。范仲淹生活在北宋而不是南宋,故排除A项;范仲淹的举措是在杭州商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形成系统性赈灾制度,排除B项;范仲淹既“给饥民‘发粟’”,又积极通过扩大民间与政府投资与鼓励消费来拉动经济,从而达到赈灾的目的,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 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 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 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 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查看答案

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设置专门场所以供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居住,并用“归正”、“慕义”等词为其居所定名。此举旨在

A. 促进洛阳经济恢复和发展

B. 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

C. 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

D. 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

 

查看答案

(加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查看答案

《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

C. 重视赏罚并重

D. 关注法律实施

 

查看答案

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