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便于集思广议,又互相牵制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宰相名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为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即加强君权,而不断地分割相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ABC三项不符合题意;而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符合题意,并与史实相符。故,正确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

A. 办事效率高 B.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 应予以撤销 D. 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查看答案

下面是美国两党制的漫画,就美国两党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无本质的区别

B.美国总统选举是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竞选中产生

C.美国只有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两党容易被利益集团控制,改变执政理念和政策

D.两党制也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查看答案

有史学家评论近代英国某一历史事件:“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都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的:王权保留了,但丧失了它的专制性质;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主体,但在形式上承认了国王的最高地位.”这一历史事件是

A. 处死查理一世

B. 光荣革命

C. 克伦威尔独裁

D. 责任内阁制瓦解

 

查看答案

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宜”的方案是指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 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 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查看答案

某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里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给我带回去”。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托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最可能发生在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后期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