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定影响。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诸侯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 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D. 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公元前416年,在雅典的一次公民大会上,尼西阿斯反对出兵西西里岛,并苦口婆心地向公众陈说利害、然而,公民大会在亚西比德的煽动下最终通过出兵决议.并任命尼西阿斯为远征军指挥官之一。尼西阿斯虽不赞成远征,但仍不折不扣地执行大会决议,最后成为这场荒谬战争的牺牲品。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B.梭伦改革的弊端
C.雅典民主制容易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
D.雅典民主制体现公民的意志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在行窃时当场被捕的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第二十三条规定“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尔贝斯山崖上抛下”;第二 十四条规定“如暗地毁灭庄稼,则处以比杀人还严重的死刑”。这些规定反映出罗马法
A.重视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
B.注重运用法律调节社会矛盾
C.强调法律内容应具备广泛性
D.具有原始简朴和野蛮的特点
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法内容多变。大部分宪法名义上都是对前一部宪法进行修改而成,但从前后所颁布的宪法的体系和内容来看,往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但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1875年宪法,1958年宪法内容变化程度不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内容变化程度不大”的主要根源是
A.启蒙思想的发展
B.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C.工业资本主义稳定发展
D.工人阶级的斗争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D.便于集思广议,又互相牵制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
A. 办事效率高 B.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 应予以撤销 D. 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