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古代,有“惧外”(xenophobia)一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古代,有“惧外”(xenophobia)一词,意指劝于外人的疑惧。惧外的常态是深闭固拒,关门不理外人。然而也可以转变为两个方向:一是由惧而生羡,转变为全盘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即是由闭关锁国,一变而为全盘西化,甚至脱亚入欧。另一转变,则是由惧外转变为仇外,这在人类学上可以找到不少例证。近代许多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常有本土运动。健全的发展是寻求独立自主。也有走歪了的发展,则是以族群优越论调,转变为本土至上论。高度夸张本土优越性,以自求安慰,终究是一种阿Q式闭关的心态,如果转变为某些激烈教派的“圣战”,即于人于己均有害无益。

——―据许悼云《历史大脉络》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中国社会应对西方文明的态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史实依据,若仅就一史实立论,须做到辩证分析)。

 

 

观点:中国社会应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封闭到被迫接受到主动学习。 论据: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受到“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对于外来文化采取闭关锁国的态度。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的文化随着战争和经济入侵来到中国。中国的不同阶层对于西方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少数的先明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甲午战争之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但是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想学习西方走向富强就必须全面学习西方的精神文化,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对于西方文化全面肯定。 结论,通过上述的描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断进步。 【解析】 根据中国近代史实在近代之前中国对于西方文明的态度是闭关锁国,而进入近代之后我们被迫打开国门,为此对于西方的态度变为被动接受,最后到主动学习。为此我们论题拟为,中国社会应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封闭到被迫接受到主动学习。论证的可以从近代之前的闭关锁国,到近代之初开眼看世界再到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最后到新文化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分析宋代“疑古”思朝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明清进步思想本身给予原因说明。

 

查看答案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时空的界限被打破,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时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A. 超现实主义己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題材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查看答案

1843年10月,德意志的一位诗人回家看望母亲时写了一首长诗,节选如下:“凄凉的十一月,日子已渐渐阴郁,风把树叶摘落,我走上德国旅途。来到国境,强烈的心跳震撼着胸底。并且,真的,连眼泪也开始滴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心。该诗的创作风格和可能批判的对象是

A.浪漫主义和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 B.现实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

C.现实主义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 D.浪漫主义和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