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仁”是一种原动力,蕴于万物之中,它不仅包括人道,还包括人性的存在,其本质已经抹除了人为的政治差距以及导致人类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阶层。据此可知,康有为
A. 借助儒学宣传平等思想
B.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 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学的翻译以军事技术及相关基础科学为中心,19世纪70年代后扩展到声光化电、理工医农等方面,以及政治、教育、商务等。张之洞1898年著的《劝学篇》把西学分为“西政”“西艺”“西史”,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A. 学习西方促成制度变革
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出现
C. 对西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 出现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下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
时间 | 人物 | 著作 | 简介 |
1839年 | 林则徐 | 《四洲志》 | 叙述了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 |
1842年 | 魏源 | 《海国图志》 | 叙述了世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1845年 | 姚莹 | 《康輶纪行》 | 阐述英法历史,各国入藏交通及各宗教源流等,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 |
1849年 | 徐继畬 | 《瀛寰志略》 | 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欧、非、美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
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A.彻底抛弃了盲目自大的时代局限
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防”
C.蕴含的思想理念危及清政府统治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唐《本草图经》载“菘菜不生北土,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菘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为此徐光启亲自试种,结果“种芜菁三四年,亦未尝变菘也”;此外,他积极试种南洋传入的甘薯,并解决了甘薯在北方的越冬藏种等问题。材料反映了徐光启
A.继承总结前人经验
B.学习西方农业思想
C.开展实地调查统计
D.重视农业实验方法
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中,《张廷秀逃生救父》中以贩布为生的褚卫夫妇有二子,夫妻珍重如宝,延师读书,后二子一起参加殿试,俱在二甲;《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以二两本钱起家的秦小官,夫妻偕老,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材料反映了
A.市民阶层开始兴起
B.市镇平民价值观的近代化倾向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明代文学多元化理性化的诉求
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一观点
A. 深受传统礼法束缚
B. 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说
C. 反对盲目迷信孔子
D.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