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 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 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B.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 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D.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
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这次战役
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
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
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
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中共二大宣言》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这导致了
A.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变化
B.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