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重申其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头等重要的历史使命”,抛弃过去的对抗和偏见,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这表明
A.大国相互制衡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B.公正平等民主的国际政治秩序已经形成
C.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超过了维护国家主权
D.冷战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着眼战略调整
1962年,在经过几天极度的紧张对峙之后,苏联退却了。肯尼迪对赫鲁晓夫作出让步,调整美国一些驻亚洲的军事基地,同时答应不再进攻古巴。这次危机反映出
A. 古巴是美苏对峙的主要阵地
B. 两极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
C. 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D. 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 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 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 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 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
C. 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 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1919年10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B.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 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D. 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