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53—1957年”,可知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劳动者和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B选项符合题意。1965年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才基本形成,而不是这一时期形成,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而进行的基础教育革新,无法体现职业教育成为主体,故C选项排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基础教育,没有体现高等教育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查看答案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下方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查看答案

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查看答案

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 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 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