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A.“仁” B.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

 

A 【解析】 据材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人际关系,缓和矛盾以巩固统治,A正确;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与材料“……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不符,B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仁”的体现,C不符题意;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有所改良是孔子的主张,但与题意不符,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历史潮流。其中,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秦穆公变法

 

查看答案

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的发展 B.冶铸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

 

查看答案

“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查看答案

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目前,对这一记述最早的实物见证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见下图)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何尊 D.毛公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团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自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代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据材料三,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条约的最大不同之处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