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废除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担保和抵押、释放因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公元前4世纪,罗马法废除债务奴隶制。两者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 调整了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
B. 扩大了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
C. 走上了掠夺和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D.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成为社会内部最主要的矛盾
在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前,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忧心的主要问题是
A.民主制度面临威胁 B.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
C.自己将被陶片放逐 D.城邦遭到外邦人攻击
恩格斯说:“梭伦解开了一系列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是在评价梭伦
A. 颁布“解负令”
B. 给公民发放津贴
C. 建立“四百人会议”
D. 按年收入多少将公民分为四等
“解负令”并没有满足平民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旧归贵族所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解负令”
A.将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
B.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C.壮大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力量
D.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梭伦改革时设立陪审法庭,它对所有公民开放。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抽签选出。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是
A. 消除了公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B.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C.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D. 维护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