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7年 |
苏联影片中国观众 | 130多万人次 | 700多万人次 | 6200余万人次 | 15亿多人次 |
当时苏联影片进入我国大致有五条渠道:一是以货易货贸易的余额补偿,二是苏方主动赠送放映,三是苏方影片制作人员免费赠送的拷贝,四是应中方要求苏方提供拷贝,五是双方进行影片交换。而且,苏方向中方提供的教学片、参考片、观摩片全部是无偿供应的;总量达到468部之多。在建国之后的上世纪50年代末,根据中央对文化行业的发展指示,地方每个省都有一家电影制片厂。到1957年,我国电影制作已经由每年10余部提升到40余部。
——摘编自陈播《中国电影编年纪事》
材料二 1947年,美国国会的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指控一些共产主义者已经混入了电影行业,电影业便成为委员会调查的目标之一。“非美活动委员会”于1949年10月20日开始审讯,结果“好莱坞十君子”被判入狱。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对此做了大量报道。这场风波使好莱坞元气大伤,并持续了10多年。40年代末,独立放映商们依据《反托拉斯法》,开始向政府抗议大制片厂们利用产销映一条龙的优势、排挤独立厂商的垄断行为。1948年,最高法院宣布大制片厂对电影业的垄断为非法,要求放映业必须和发行业、制片业分离。这次被称作“派拉蒙判决”的案例标志经典好莱坞时代的结束,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走向了终结。到1957年,影院每周接待观众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不足4700万。电视的普及在给电影产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机遇,制片厂开始作为内容提供商与电视网络展开合作,广播电视成为了电影产业获得利润的又一平台。
——摘编自陈焱《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8—1957年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相比,美国1947—1957年美国电影业发展的主要异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
汉朝以亡秦为鉴,约法省刑,简易疏阅,强调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宋代法制基本沿袭了唐律。清代强调“以德化民,以刑弼教”,一般较为宽松。晚晴,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逼迫统治者对法律条文做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化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它留给世人的是浩如烟海的私法规定及私法学说。《民法大全》几乎全部为私法,五大法学家的主要著作也大部分为私法。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庞朝骥《中国、古希腊、古罗马法律起源特点之比较》
材料三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然不同。于美国意味着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称谓法律文件,而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习惯和先例。
——英沃尔特·白芝浩《英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内容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说出“宪法在英美两国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宪法特点的理解。
陈旭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 西方商品
B. 启蒙思想
C. 民主制度
D. 宗教信仰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
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本质是( )
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
C.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D.否定价值规律、商品和市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