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印巴分治引起了两国的领土争端,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先后爆发了两次印巴...

    材料  印巴分治引起了两国的领土争端,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先后爆发了两次印巴战争,但是仍旧没能解决好这一遗留问题。印度原本希望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能够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的领袖国家,但是巴基斯坦的出现对印度的大国地位和领土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巴国内部东西两部分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以及1970年巴国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国内局势动荡又给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另外,美苏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使印巴之间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更小。1971年11月21日,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尽管这场战场持续了不到一个月,但直接导致孟加拉国的产生,印度分裂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此后,美印关系更加冷淡,苏印关系则持续升温,苏联进一步扩大了在南亚的影响。第三次印巴战争虽然结束,但并未能解决印巴之间的问题,反而使积怨更深。

——摘编自李孟一《第三次印巴战争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

 

(1)历史背景:印巴之间历来积怨深刻;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巴基斯坦内部动荡不安,为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可乘之机;美苏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 (2)影响: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进一步拉大了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苏联在南亚次大陆的势力和影响进一步增强,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埋下伏笔;印巴两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次印巴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是仍旧没能解决好这一遗留问题”“但是巴基斯坦的出现对印度的大国地位和领土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巴国内部东西两部分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以及1970年巴国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国内局势动荡又给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美苏两国参与南亚地区性事务,使印巴之间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更小”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直接导致孟加拉国的产生,印度分裂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印度确立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霸主地位”“苏印关系则持续升温,苏联进一步扩大了在南亚的影响”“但并未能解决印巴之间的问题,反而使积怨更深”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虽之前有人指出:“不管货币单位大小如何,如果政府的预算不平衡,那么通货膨胀就无法制止。”面对国统区岌岌可危的经济形势,蒋介石迅即以总统的身份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限期收兑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面对政府的强压,国统区的金融市场在一段时间内逐渐趋向稳定。不过,仅仅一个月后民间便涌现出大量黑市,金圆券对外汇比价下跌神速,军事上的失败和金融上的崩溃互成因果。1948年9月,济南失守,国民党军队精锐丧尽,内战局势急剧逆转。国民政府为解决军费问题,于11月11日正式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允许人民持有外币,这直接导致民间挤兑黄金的疯狂。同时,金圆券发行的票额也越来越大,导致政府信誉大失,最后连国民党军队都不用金圆券了

——摘编自郑《浅析金圆券的发行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金圆券发行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酝酿于19世纪中叶,全面展开于1895年以后。这一时期清朝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封建政治秩序由动摇而崩溃,传统伦理的核心价值开始解体,失去了凝聚人心的力量,逐渐陷于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危机。这个时候,中国社会迫切需要一个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政治认冋、群体归依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新的凝聚点或新的精神核心,以整合全疆域内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面对危机。可以说,中国近代的社会危机与精神危机成为民族主义应运而生的催化剂……胡适指出:“民族主义最浅的是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的国家。”

——摘编自徐嘉《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下的伦理嬗变》

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

——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家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同时,一些对万国纷争的现实世界不满的读书人,转而设想一个无国无家的理想世界,在此新秩序中取消家庭,进而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

——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中国家庭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下面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

C.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 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巴黎公社规定:“公社委员最高薪金规定为每年六千法郎,日薪十五法郎.……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而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受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这一规定表明巴黎公社

A.坚持平等的原则 B.确立了民主监督机制

C.实行民主集中制 D.践行了社会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