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纲领》第31条规定,“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第34条规定,“应引导农民逐步地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据此可知,《共同纲领》
A.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C.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中共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
A.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B.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C.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D.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
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 | 外交活动 | 结果 |
1917年 |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执行 |
1919年 |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 失败 |
1921—1922年 | 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 达成部分目标 |
1924年 | 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 苏联未认真执行 |
1925年 | 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 | 失败 |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江苏的棉纺织、缫丝、面粉三大支柱行业生产出现滑坡,工厂歇业、普遍倒闭,其他行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此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B.外来商品倾销冲击
C.官僚资本剥削压迫
D.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A. 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B. 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
C. “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 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