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诗倾向于感性抒发,宋词则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 造成宋词这种变化的主...

唐诗倾向于感性抒发,宋词则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 造成宋词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

C.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 D.理学强调修养的影响

 

D 【解析】 由材料“宋词则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这是因为理学以囊括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注重思辨性,故D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只能解释宋词的通俗性以迎合市民的文化需要,重文轻武国策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汉初年,政府实行“授试以职”制度,规定察举或辟召的吏员,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 试用期,这一制度(     )

A.有利于提高官吏文化素质 B.扩大了汉代统治阶层的范围

C.强化了官员能力考察要求 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

 

查看答案

战国时代,齐国君王给予士人优厚物质待遇,吸引了当时几乎所有著名学派汇集稷下,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极其引人注目的学术场所。各诸侯国羡慕不已纷纷效而仿之,成为当时的一种模式。这主要是由于稷下学宫模式

A.具有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

B.符合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

C.重视社会大众的道德教化

D.体现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

 

查看答案

据青铜器铭文记载,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抑商政策弱化 B.世官制受挑战 C.井田制度松动 D.礼乐制度崩坏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编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请依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所述全球化几个发展阶段的表现及其历史影响,谈谈你对当今经济全球化化的认识。要求论述成文。(要求条理清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指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背景。康有为等上书内容是什么?其结果如何?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2)材料二中的各界上书目的是什么?涉及哪些人?材料所述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3)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