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D.国家治理能力减弱
在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表明“五花判事”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史记·货殖列传》中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期众多的豪民巨富,其中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现的富豪最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实施盐铁专营
C.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在早期的先秦历史文献中,“君子”是贵族身份的专称;但在孔子看来,“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这表明儒家
A.积极倡导以德治国 B.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注重道德人格养成 D.植根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 南朝时期(会元 420-589 年),佛教兴盛,鼓吹灵魂不灭,又笃信因果报应,认为前世、今世所行的善或恶,在来世必然要分别得到富贵或贫贱的报应。范缜大唱反调,写出了著名的《神灭论》。他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观点,即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并进一步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即认为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两者不能分离。《神灭论》还无情地揭露了佛教的严重危害:“佛教损害了国政,败坏了民俗。佛教重于利己而轻于济世,佞佛之人在穷亲贫友相求时,不肯解囊相助,吝啬至极,但却将千万资财贡献佛寺,获得美名。人们受到佛教的迷惑,摒弃礼教而遵从佛法,不讲孝佛,不行慈爱。”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发动朝野僧俗,轮番向范缜展开进攻,范缜毫不示弱,坚持真理,有力的打击了当时流行的有神论。
——摘编自《梁书・范缜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创作《神灭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缜思想的特征。
交通运输的变革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世界铁路发展历程
时间 | 成就 |
1761年 |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 |
1782年 | 英国人瓦特发明能转动轮子的蒸汽机 |
1803年 | 英国人特爱维狄制成蒸汽汽车 |
1829年 | 罗伯特(史蒂芬孙侄子)发明的的火箭号机车创下47公里的最新记录 |
1857年 | 英国首先使用了铁轨 |
1863年 |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
1883年 | 柏林商品交易会首次展出电气火车 |
1890年 | 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
——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
材料二 铁路帮助欧洲人将统治强加于非洲内地,但他们也传播了其他东西:不仅有 花生和树胶的贸易,而且有西方医学知识。 因为没有会共健康的改善,铁路将会传播疾病, 增加流行病的危险。
——[英]尼尔・弗格森《文明》(2011 年版)
材料三 从 1840 年至 1919 年,我国铁路总长达 10926 千米。 1876 年英国怡和洋行在 上海和吴淞间修筑了一条 14. 5 千米的窄轨铁路, 被清廷看作奇技淫巧, 花费巨款赎回拆 毁。 清末 30 年中,建成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线;西南 的滇粤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 9292 千米。 其中列强利用各种方式侵夺路权在华建筑的 铁路达 3718 千米,占铁路总长度的 40%以上。纵观民国初期的铁路,除京绥、陇海、粤汉等 铁路稍有成效外,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