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隋唐统治者未受到儒家伦理纲常熏陶
B.宋代女性伦理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
D.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统治者不再强调封建道德
C.道家思想占据社会主流 D.儒释道三教思想合而为一
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 B.墨家的“兼爱、非攻”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D.法家所提倡的严刑峻法思想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官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思想趋向融合特征 B.均为治国理政方案
C.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D.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A.认为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C.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D.治国要以仁政为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进入“丰裕社会”时代。同时,其社会结构也从生产主导的工业社会向消费主导的后工业社会转变。物质的丰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两极分化、种族歧视、公共服务缺失、城市衰败、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医疗教育机会不平等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对社会繁荣稳定构成了阻碍,通过改革扫除这些障碍,成为势在必行的政治议程。1961 - 1969年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政治理想主义的内在动力和激进社会运动的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掀起了一场史称“伟大社会”的改革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种族平等为宗旨的民权立法;消除匮乏为宗旨的向贫困宣战运动;示范城市运动;医疗卫生与教育改革运动;提高生活质量运动。1968年,代表新保守主义派的尼克松在大选中获胜,不久,“伟大社会”改革夭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伟大社会”改革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伟大社会”改革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