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就职权和地位而言,阁臣最终成为一、二品大员,位居六部之上,地位尊祟;内阁能够“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这说明内阁
A. 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
B. 成为国家正式机构
C. 已参与处理国家机务
D. 能够直接统领六部
元朝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由中央专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据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
A.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B.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
C.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强化了丞相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宋初,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辞职,宋太祖随后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遇到一个问题:诏书没有宰相副署,不具备法律效力。太祖本要自己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最后,由领有“同平章事”(即宰相官衔)衔的赵光义副署,才签发了这道诏书。这说明当时
A. 皇权急剧膨胀缺乏有效制约
B. 政治运行程序僵化繁琐
C. 官僚制度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D. 宰相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官员 | 职能 |
奉常 |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
典客 | 主管少数民族及其外交事务 |
宗正 | 主管皇室事务 |
治粟内史 | 主管国家财政 |
少府 | 主管皇室财政 |
A.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
B.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C.官员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度( )
A.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B.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宗族团结
D.强化了社会等级分化
晚清外交的变局
材料一 乾隆五十年,我为上国,率土皆臣,无所谓外交也,理藩而已……国朝尚遣使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矣,此自抚其藩属,非外交也。
——《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南京条约之所以为不平等,主要是三项内容:一、割地(第三款);二、赔款(第四、六、七、十二款及第五款后半部分);三、赦免“汉奸”(第九款)。
——《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通商五口留驻外国领事后,1844年后清朝正式确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任,负责执行对西方的外交。1860年,外国公使正式入京。次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立,接管礼部和理藩院的夷务(改称洋务),这是清朝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改名南洋通商大臣,归属总理衙门。不久,在总理衙门下又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材料四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以全力应对列强要求。部门官佐逐渐专职,有品秩。关税、邮政、游学、机器、商务、军火、新军等事务,划归税务处、邮传部、学部、农工商部和海陆军等部门。外务部专注驻外使领馆的派设与管理。
——摘编自《近代中国外交史》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涉外事务的主要方式和观念。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朝外交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晚清外交与时局变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