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是君主的能力与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是君主的能力与其拥有的无限权力之间的不对称,而专制制度内部两种力量的矛盾运动——君权的强化力量与约束调节力量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则是内在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而内部矛盾运动其深层动力归根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种矛盾运动及“公道”“民意”的要求下,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发育出一定的调节机制,以减弱其非理性因素,降低政治动荡频率与政治衰致速度,使其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维护统治秩序上发挥基本作用,从而提高统治的整体效能。如内在调节机制失灵,对立双方基本平衡被破坏,这意味着某个政权就不能代表统治阶级整体利益而濒临垮台。

——摘编自《君主专制》

材料二  任何主体都有权力扩张和不受监督的的倾向,国家也不例外。对国家进行制约,反映了社会对政治民主与自由的诉求,而制约的过程是权力的杭争过程。依法治国的实现,事实上反映了社会力量与国家力量的一种均衡,表明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监督和制衡格局的形成。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法治,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实行法治之下的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即“有限政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衡与提高国家的能力是一致的,有限政府不仅不会限制政府的有效性,反而能增加政府的能力。

——摘编自《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君权的强化和约束”矛盾运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君权内部“调节机制”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我国近代对“国家权力形成制约”的因素。概述在近代我国社会制度转型中对国家权力制约的实践。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在对国家权力约束和监督上的努力。

 

(1)原因: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 具体表现:相权对君权的制约;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发展;廷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儒家民本、天人感应等思想对皇权的制约。 (2)促成因素: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西方政治制度及思想文化的传入与借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探索。 实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原则,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努力: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并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解析】 (1)原因:由材料“而内部矛盾运动其深层动力归根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可提取出原因。 具体表现:结合所学可从制度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从制度上,主要是宰相制度、谏诤制度、廷议制度等对皇权的制约;从思想文化上,主要是儒家的天人感应、民本等思想对皇权的制约。 (2)促成因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从西方角度看,西方政治制度及思想文化的传入,为近代中国对国家权力形成制约提供了参考的坐标;从中国角度看,由材料“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法治,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可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为此提供了政治条件,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提供了经济条件;由材料“对国家进行制约,反映了社会对政治民主与自由的诉求”可知,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也对此提供了有效的助力;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即知识分子的反思与探索。 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入手分析。 (3)努力:结合所学可从民主与法治两方面入手分析。从民主的角度讲,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上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从法治的角度讲,主要是颁布宪法并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曾说:“1974年4月,我去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我国政府发表讲话,受到热烈欢迎,讲完以后,许多国家的代表前来热情握手。”这反映了

A.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

C. “文革”推动了我国外交发展

D. 美国与中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查看答案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A. 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

B. 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

C. 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 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

 

查看答案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主要是因为

A. 建国后民主党派阶级属性根本变化

B. 政协制度是合作与协商的民主制度

C. 政协临时人大的职能具有重要作用

D.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主要矛盾变化

 

查看答案

读下表,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战后

 

A. 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 日本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C. 日本的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D. 东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政府官员邦迪指出,“尽管大国通常都不希望看到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出现,但美国还是全力支持西欧的统一,其直接的原因就是在当前与苏联的竞争中,美国和西欧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这一言论说明

A. 西欧一体化有助于美国实施冷战

B. 一体化的西欧外交由美国所操控

C. 苏联强大威胁了美国与西欧国家

D. 美苏对峙推动西欧开始了一体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