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个资料说明,当时五四运动已经发展为
A.工人阶级的爱国运动
B.全国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
C.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D.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化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辛丑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D.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A. 限制对华商品出口
B.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取消从中国进口原材料
D. 与中国断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警告西方:“谁如果破坏和平,或者越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境,谁就得自己承担这种行为的全部后果。”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不甘示弱,强调柏林已成为“西方勇气和意志的试金石”,不能也绝不允许苏联通过武力为所欲为此时,民主德国民众大批涌向西柏林,局势愈发紧张。8月13日,华约缔约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指责西方制造紧张局势,建议东德当局立即堵塞西柏林边界(西柏林全境皆由东德领土包围)。当天晚上,民主德国政府秘密沿分界线,筑起高达3.6米的水泥墙。此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外界直呼为“柏林墙”。
材料二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1963年,肯尼迪总统来到西柏林,发表《我是一个柏林人》的演说,为逃往西方的东德人加油打气1987年6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西柏林勃兰登堡门,发表《推倒这座》的著名演讲,公开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他称苏联为“邪恶帝国”,力主启动“星球大战”。1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罗马尼亚用了10个小时,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东德10个星期柏林瑜倒塌(1989年)后的次年,东西德实现统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林墙修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柏林墙修筑和倒塌反映的本质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政治自由,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日:吾人困于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选举的那一天,选民们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到选举站。天津市四区郭庄子女青年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钟头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民众对于选举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首次普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