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至清中叶岀现社会阶层变化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后期...

明至清中叶岀现社会阶层变化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首先表现在争夺土地上,以地权分化为其主要内容。这种分化通过杈势占夺和私人买卖两条途径得到实现。争霸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央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富。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林金树《明代中后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材料二  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发达较早的腹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并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即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分析材料一中农村贫富分化的原因,并概括其社会影响。

(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中相比,二者有何共同点。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私有观念;权势力量争夺土地。 影响:扩大了社会贫困人群;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统治危机。 (2)现象:人口激增;人口流迁。 共同点: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引发社会危机。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争霸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央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富”概括得出: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私有观念盛行、权势力量争夺土地等。“社会影响”,依据材料信息“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了社会贫困人群、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统治危机等角度分析。 (2)“现象”,依据材料二信息“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得出:人口激增、人口流迁。“共同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和材料二信息“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引发了社会危机等角度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上书称,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

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后汉书·左黄周传论》

材料二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阎步克自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察举制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尚书令左雄上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罗斯福发表的“炉边谈话”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最能证明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B.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了主要作用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国际力量的援助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查看答案

1937年7月10日,某组织提出:“提前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上下一致遵守之政治纲领,俾全国各阶层力量,能迅速集中,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合,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该组织是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共产国际 D.中间政派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

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统一战线的建立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有人主张“从婚姻方面着想”来解决缠足问题,即“凡未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允许她订婚。已订婚的女子,若不解放缠足,暂时不许她结婚”。这一主张的出现说明

A.女子不缠足较为普遍 B.社会习俗变迁较艰难

C.政府强力推行不缠足 D.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