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这首诗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昭莫多战役 B.乌兰布通战役 C.澎湖海战 D.雅克萨之战

 

A 【解析】 材料“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说明出征是在四月份,交战地点是新疆地区;材料“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表明康熙帝是御驾亲征。结合所学,1896年2月至5月,康熙皇帝御驾亲征,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葛尔丹战于昭莫多,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故A符合题意;1690年8月,清军在乌兰布通击败准噶尔汗噶尔丹,称之为乌兰布通之战,故B项不符合题意;通过澎湖海战收复台湾的人是施琅,康熙帝不曾亲征,故C不符合题意;雅克萨之战是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在东北抗击俄军的战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以下关于唐太宗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设置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B.提出“示存异方之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D.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允许官吏加重税收

 

查看答案

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南海等四郡。南海郡位于图中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慈禧太后……允许康有为1895年成立强学会和1898年成立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如文廷式、翁同穌、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默许维新派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并与洋务派的大论战,从批判中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1898年1月,慈禧太后下懿旨命李鸿章等五大臣在总理衙门接见康有为,详细询问“补救之法,变法条理”。此外,光绪还把自己喜欢看的一些新书拿给慈禧太后一一浏览,如介绍西方政治及日本变法的书《英法政概》《采风记》《日本国志》等,慈禧“亦称甚剀切”……

——吴仁明等《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材料二  慈禧是破坏戍戌变法的罪魁祸首,正是她发动戊戌政变,才使戊戍变法以六君子流血而宣告流产的……为什么在政变后把她本人曾经认可的新政几乎全部废除呢?她又力求把变法限制在不影响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的范围内。否则,她宁可站在以光绪为代表的维新变法的对立面,也绝不容忍光绪借此培植新势力与自己抗衡……“百日维新”期间所颁布的各项行政诏令,如果认真实行起来,势必直接或间接触犯包括当权者在内的大批人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拼死反抗听信刚毅之言,以为“今欲倾我大清天下者为康有为,而新法皆有为所臆造。今用新法,是用有为,以叛徒执政,实从古所无。”

——周敏之《论慈禧反对戊戍变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运动不同态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理学家们为当时的国家、社会和个人,都设计了深具儒家传统的道德标准。但基本上没有在宋代形成制度化的实践。元朝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华,亟需借助汉人的道统来稳定统治、治理天下,因此从忽必烈即位之后,就“大召名儒,辟广庠序”,修造孔庙,翻译和学习儒家经籍。明清时期以朱子学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的实施,有了制度上的推行与保障,把宋代理学家们特别是朱熹的著作,确定为学子们进身仕途的必读考法定教科书。从宋代理学对于“节孝”的倡导到明清时期国家政府对于“节孝”行为的实践过程中不难看出,理学的“义理”“气节”主张,基本上成了政治上的一种“摆设”。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就不能不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它在尤为纷错之世象变迁中显现出久远的道德价值,应当引起今天的我们的重视与继承。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理学在宋、元、明、清时期的道德价值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