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

1924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新三民主义

B.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C.反对破坏国共合作

D.希望实现国共合作

 

C 【解析】 试题据题干时间“1924年10月”,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故A项早已提出;D项不符合史实,据材料含义可知这时期已经实现国共合作;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来者不拒、彼此既志同道合”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极力促成国共合作,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文化的觉悟”和“社会的觉悟”分别是指

A.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俗的改造

B.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社会习俗的西化

C.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下面展示的是新闻漫画《新民国之怪象》,漫画分别对“共和”平等”进行了阐释。由此可知,该漫画

A.祝贺中华民国的成立

B.揭示民主实践的不足

C.讽刺清朝统治的腐朽

D.歌颂中国社会的转型

 

查看答案

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三巴牌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澳门历史的沧桑变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方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特色的组合。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生活社区有序的组合,从历史到今天,都与居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解决澳门问题的总体设想是:解决澳门问题和解决香港问题一样,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在恢复行使主权以后,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保持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成立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外交由中央政府负责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由澳门当地人自己管理等等。

——陈果吉《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的前前后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澳门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指出西方建筑艺术在大三巴牌坊中的具体表现。

(2)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澳门问题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澳门回归的成功实践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之要义在于守正创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

 

材料

1

16世纪,法国成为复兴罗马法的中心。《拿破仑法典》之编制是宗法罗马法经典之作盖尤斯《法学阶梯》之顺序与形式。

2

在革命之前,法国民法均以地方为单位;其种类之多,以数百计。在1789年革命刚爆发的时候,法国人民在他们的“请愿书”里已有“速颁统一的民法典”之要求。

3

《人权宣言》宣告的人权、法治、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成为民众的共识。《民法典》第一次把这些原则“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

4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上台执政。1800年,他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限该会于是年11月内完成其工作。计该会共开102次,拿破仑亲任主席97次。

5

《拿破仑法典》之伟大,不在它本身立法技术上的优越,而在它外界所表现的意义。

 

 

——根据梅汝璈《<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等整理

材料二  世界上那么多革命,几乎每一次革命以后都会出现拿破仑,都会出现克伦威尔,但是美国不会出现。这就是英国的政治遗产,英国不允许出现拿破仑,也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克伦威尔……美国建国后建立制度,而这套制度是英国制度的再造。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统治,美国独立后三权分立:国会立法,政府行政,法院司法。在这套制度中,既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

——根据《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该法典“在它外界所表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不会出现拿破仑和克伦威尔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影子”和“美国创造”在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民族团结和边疆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喇嘛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余茂智《布达拉宫——藏族古建筑的精华》

材料二  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为契机,唐太宗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其历史功绩可以和孔子创立儒学、占卜、历算、工巧等的贡献相媲美。

——韩腾、石硕《从藏文史料对唐太宗的记载看藏族史学观》

材料三  清朝皇帝频繁地召见边疆民族各族王公、活佛、喇嘛、土司等上层人物,其中到北京觐见者,称为“年班”,到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觐见者,称为“围班”……皇帝与他们共同宴享射猎,赏赐财物,笼络感情,从而达到了“来之乃所以安之”、“恩益深而情益联”的怀柔效果。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布达拉宫的修建历程,并从布达拉宫的修建历程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唐太宗时期“开启了汉文化大规模传入吐蕃地区的大门”。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承德避暑山庄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以故宫中的某一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