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

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俗体流行。到战国时,各国“文字异形”,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A. 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 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C. 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D. 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B 【解析】 根据材料所说,中国文字发展进程中,春秋战国时期东方诸国分化异形,与传统的正体文字不同,只有秦国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可知秦国没有抛开传统文字,其继承与发展正体字的做法,为以后秦朝统一文字奠定了基础,材料肯定了秦国对华夏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B项正确。到了秦国改革旧制度是最彻底的,没有坚守西周制度和文化,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分析的是国家大一统对文字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字发展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华夷之辨和文字的关系,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新创的自谦词如“藐孤”,语境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面对大臣,而是面对祖先或继承皇位时的用语。这些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血缘纽带关系强化

C.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尖锐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查看答案

唐初,进士、秀才多来自(国家)学校,生徒占优势。但因为国学生徒多是达官贵戚的纨绔子弟,使得(国家)学校呈陵替之势,特别是武则天执政时,学校殆废。安史之乱后,乡贡(私学)成为科举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化说明

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学校发展 B.士族政治冲击了教育发展

C.教育变革适应官僚政治需要 D.科举录取途径日益多元化

 

查看答案

汉初“七国之乱”后,朝廷对王国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

措施

内容

措施一

七国之中,除楚国另立王以续其后外,其他六国均被废。

措施二

陆续立其余8子为王,并对原来封王加以调整。

措施三

把“北边郡”“南边郡”收归中央直接管辖。

措施四

剥夺了诸侯王的“治国”权,诸侯王国半独立地位被取消。

 

 

A.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

C.激化了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 D.调整了地方行政体制

 

查看答案

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这种天命观

A. 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B. 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

C. 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D. 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

 

查看答案

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也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摘编自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战后,美苏形成冷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2)材料二反映了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际格局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