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人性固然重要,但情为“未发”,把握自己的本性还需从“已发”处用力。“性无不善,但情迁于物,心所发为情,或有不善。”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有善有恶 C.无善无恶 D.本善习远
东汉时期,太学中“三奸”现象突出,即虚说妄言、抄袭成说、生搬硬套;与此同时,私家经学大师的影响力明显超过太学博士。这说明当时
A.儒学的影响力减弱 B.太学的政治地位衰退
C.太学的学术性降低 D.察举制度的弊端暴露
周公根据周初的形势修正了传统的“天命观”,为上天的意志可以通过民情表达出来并主张敬天、敬祖、明德、保民、慎罚,调节并处理好统治者与民、与天的关系,以上得天助,下得民和,最终确保周初统治的长期延续。这说明周公意在
A.借助神权震慑民众 B.修德重刑推动法治
C.亲亲定规凝聚族群 D.劝诫君主勤政修德
列宁在1922年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谈道:“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共产主义者)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说明当时苏俄有些人认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完成经济恢复任务
B.新经济政策不符合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新经济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出路
D.新经济政策是特殊时期做出的暂时性妥协
21世纪初,有学者指出:“知识经济对受过教育和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力更有价值。政府通过协调网络和技术扩散来增强知识的扩展能力,可促进公众接受多种技能的训练以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该学者意在强调
A.知识经济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 B.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
C.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方式大力扶持新经济 D.政府应采取措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1961~1971年,瑞典国民经济与社会福利开支增长速度的对比为1:1.37.同一时期,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的这一对比分别为1:1.28、1:1.41、1:1.96、1:2.02、1:2.17.据此判断,这一时期西欧
A. 贫富差距已逐渐缩小
B. 福利制度加重了政府负担
C. 国家干预的成效明显
D. 经济增长的速度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