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作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A. 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B. 对政治现状的不满
C. 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 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全球实况转直播,报道指出,此次开幕式将是史上收视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能够看到实况的观众人数将达23亿。这说明
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
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和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
A.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C.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
D.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是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时代,美国五大影院为了体现上流社会的高雅品味,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这种习俗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说明
A.经济危机造成美国电影业走向衰落
B.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观影习惯
C.精神的空虚使人们追求享乐型生活
D.技术的发展使电影消费日益大众化
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維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荚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 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领布。帝囯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材料三 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
——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