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一书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两只拳头出击”反美抗苏
D. 奉行真正的不结盟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A.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
B.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
C. 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
D.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如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増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这些措施
A. 提升了新生政权的国际影响力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 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D.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 B.政府政策的导向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国家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