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1)变化: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集中兵力进攻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扶植傀儡政权。 (2)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说明: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民族凝聚力增强);增强了中国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这样的分析不全面。联系所学可知,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对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解,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查看答案

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下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贸组织的建立

 

查看答案

1949年联邦德国建国后,在与苏联以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奉行强硬的政策。 1969年社会民主党执政后,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西德对外政策的转变(  )

A.受美苏冷战重心转移的影响 B.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C.受苏联对外政策调整的制约 D.体现出两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1977年

1989年

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

21

37

52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71

677

1163

 

 

A.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

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

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