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人才选拔权由谁来掌握

B. 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C.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 宰相权力的大小变化

 

C 【解析】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宋代,地方无权,虽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是导致了积贫积弱,这是它最大的缺点,选项C正确;人才选拔权至隋朝科举制已收归中央,唐宋无法比较,选项A排除;汉唐地方均为郡(州)县两级制,两者无法比较,选项B排除;宰相为中央官员,与地方无关,选项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中央集权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查看答案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B.重视尊卑贵贱

C.有利于凝聚宗族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出

A. 宗法观念使国家长盛不衰

B. 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 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

D. 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