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信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二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从王安石的变法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 (2)问题: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 (3)根源: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 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改革不会一帆风顺的;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改革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1)由材料“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信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可得出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由材料“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可得出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由材料“农人有以赴时趋事”,可得出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 (2)由材料“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可得出缺乏社会机制的有效保障;由材料“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可得出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由材料“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可得出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 (3)关于“根源”,由材料“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可得出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关于“启示”,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改革的一般规律作答,如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改革措施和个人因素等方面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摘编自张岂之《需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材材三  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汉代以后儒学发展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加识,分析莱布尼茨县盛赞中国儒学的原因,并指出伏尔泰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

 

查看答案

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三位一体的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D.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4年曾经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这导致后来

A.美国领导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B.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美国在战后推行霸权政策

D.美国同苏联对抗不断升级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由此美国

A.制定了《紧急银行法》

B.推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兴办了田纳西水利工程

D.颁布了《农业调整法》

 

查看答案

瓦列金·别列什科夫(俄)在论著中写道:“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劳动时,农民用一季收成便让全国人吃饱饭。手工业者和服务业的人们也期待着顺利发展生产。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的苦难还没有摧毁人们的心理。大多数人们渴望着能够带来快乐富足的劳动。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挣到钱,食品和商品的丰富显示了好好劳动的意义。”这些状况的出现是由于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战时共产主义”的执行

C.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 赫鲁晓夫改革的推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