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 加强君主专制
B. 削弱中央集权
C. 稳定政治局势
D. 解决王国问题
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A.地主士绅是基层治理的基础 B.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C.轻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制度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A.源于自然法则
B.体现神权思想
C.强调等级对立
D.规范社会秩序
学者曾小华认为,“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对“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宗法原则下的分封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 D.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王权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有以下特点: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已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决定东亚“战后”国际秩序的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会上为遏制海军扩张,各国缔结了主力舰持有比例的《五国海军条约》,从而暂时遏止了日俄战争后日本追求的军扩路线。会议还讨论裁军和中国问题,会后缔结的《九国公约》中,也提出要尊重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并确认了中国市场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
——摘编自(日本)村田雄二郎《超越富国强兵之梦——近现代东亚的四个“战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