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底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 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 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在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社会热潮。宋代出现“全民经商”的背景是
A.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动摇 B.闭关政策利于国内经济发展
C.科举取士不再受人们重视 D.国家分裂对商业控制削弱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