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鹅湖之会后,朱熹赋诗一首,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鹅湖之会后,朱熹赋诗一首,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撤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B 【解析】 诗人借地势和水流的特点作比喻,分时异是小异,是表象,合处同是大同,是本质,结合所学可知,诗人认为他们对世界、物质、意识的认识方法虽有差异,但殊途同归,万向趋同,故选B,排除D;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大同小异,并非南辕北撤、水火不容,排除A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家、道教、偏教的混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据此可知,“它”

A. 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 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C. 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D. 探寻格物致知和天人感应的明理方法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 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 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 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 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查看答案

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外来文化借助本土文化扩大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佛教、道教逐渐融合为一体

 

查看答案

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

A. 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 批判了诸子百家思想

C. 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 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查看答案

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