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历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A.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低主要是战乱造成的
B.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造成了寒门子弟入仕率低
C.隋唐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
如图是安徽歙县“县学甲第坊”,其正面楼匾上刻“甲第”二字,额仿上刻“状元”“会元”“解元”字样;背面楼匾上刻“科名”二字,额杭上刻“榜眼”“探花”“传胪”字样。每块额枋空档处都镌有历代歙县“三元及第”者。“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
A.秦朝军功爵制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C.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对下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 B.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C.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