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国民革命运动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敢迅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这一理论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成为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
C.意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D.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1900年以后,民约论、自由论、自治论、独立论的译作成为时髦之学。民主思潮涌来的同时,被视为比民主更激进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著作,也陆续被翻译出版。该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民主革命成果显著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十月革命影响巨大 D.社会主义基础深厚
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因此想令中国在将来免于类似的罢工与劳资纠纷问题。1897年他形成了一种社会革命的观点以实现“家给人足”。该观点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据统计五四运动前的流行话题主要有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教育改良等。五四运动后的流行话题主要有:平民劳工、劳动阶级。促使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影响已被消除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胡适“打定注意,努力做白话诗的试验”,并将“尝试”作为新文集的名字,于1920年发表《尝试集》。这一文集的发表
A.开启思想启蒙先河 B.意在实现政治变革
C.推动文学改良发展 D.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据北大教授王东考证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只是提出了要“打孔家店”。1917年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文中写到:“余之掊击孔子,非掊击孔子,乃掊击专政政治之灵魂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维护儒家正统地位 B.理性批判传统文化
C.存在激进主义倾向 D.崇尚西方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