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其次,“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三年以上”;与此同时,新学制还提出设大学院,作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再次,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根据新学制,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前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综合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是:确定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到本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办学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等几方面。

——摘编自《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内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育对国家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1)内容:实行中等教育的分科制:设立专门学校:设立大学院校:建立职业教育系统。 影响:推动教育的近代化;促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成就:基本实现教育发展总目标:建立多种类型教育结构:多种办学体制相结合: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 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飞速发展莫定物质基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投资来源的多样化: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 (3)教育水平决定国家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教育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教育影响国家近代化程度:教育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解析】 (1)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 提出设大学院”,“ 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壬戌学制的内容主要有实行中等教育的分科制:设立专门学校:设立大学院校:建立职业教育系统等。影响:根据材料一中“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科技教育普及和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分析壬戌学制影响。 (2)成就:根据材料二中“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总目标”、“ 教育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主要有:基本实现教育发展总目标:建立多种类型教育结构:多种办学体制相结合: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等。背景:根据所学知识,从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加大投入、教育投资的多样化、对外开放和国际接轨等方面,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背景。 (3)认识: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与人才、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和国家近代化、教育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等诸方面的关系入手,说明教育对国家发展重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冬,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开办了历史上最早的西医院——广州眼科医局。西医刚进入中国,有人认为是“妖术”,坊间还有洋医生“挖眼珠子配药”的传说,因此,即使声明免费医治,医局开业首日仍无人求诊。

——《南方日报》

材料二  广州眼科医局诊治病人人次

——李丹《近代在华西式医院探微:广州眼科医局研究(1835年—1855年)》

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各医院普遍采用的“挂号制度”的最初形式,它是伯驾在广州眼科医局设计创造出来的。同时,伯驾最先在医院内试办学校,广收生徒,并按近代学校制度训练教师和学员,造就我国医学校的雏形。《礼记·祭义》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伯驾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推行解剖学使当时广州的医学人士产生了观念上的变化,他们逐渐地和西医融合,相互补充。伯驾开创了女子入院接受治疗的风气,为中国妇女的健康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同时在思想上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启示。同时,伯驾鼓励中国青年留学,由于受当时社会思潮的限制,他的提倡未能得到实践,但其思想对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有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李莉《试论美国传教士伯驾1834—1842年在华活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对西医的心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西医心态的变化及西医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大曲,也称燕乐大曲和舞蹈。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包括器乐、歌唱和舞蹈,同时具备多段结构,是隋唐宫廷燕乐极为重要的一种。唐大曲与汉魏时期的相合大曲、清商大曲相比,在形式和规模上有更大的发展,包括很多的外域音乐成分。其结构主要有三部分:散序——节奏自由,器乐独奏或合奏,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歌头——节奏固定,歌唱为主,器乐伴奏;破、舞遍——舞蹈为主,器乐伴奏,时有歌唱。唐大曲的代表曲目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雨霖铃》《得宝子》等

材料二  受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称帝的影响,法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导致歌剧从内容到体裁发生了变化,同时法国观众欣赏歌剧的趣味也有所变化。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国大歌剧盛行。法国大歌剧一般采用历史性题材,情节富有戏剧性篇幅较大通常是四到五幕,舞台布景奢华、场面宏大,剧中穿插精致的芭蕾舞场面,合唱队、乐队的运用增加了舞台的戏剧性效果。

材料三  《牧神午后》是德彪西在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深受爪哇的佳美兰乐队(印度尼西亚乐队,打击乐占有重要地位)演奏的影响而创作的曲目。他进一步挖掘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还将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谱写成艺术歌曲和室内乐曲。在他的作品中,旋律失去了主导地位。他更加重视和声和音色的作用,采用复杂的七和弦、九和弦等和弦结构,大量使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从19世纪80年代末起德彪西的创作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以上材料均选编自白海燕、孟燕《中西音乐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大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分别代表的文艺流派并分析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艺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文革时期,样板戏大都被拍成电影,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却无一被拍摄。广播电台播出的戏剧节目主要是样板戏,到文革末期,才播出了一部分地方戏剧目和非样板的京剧剧目。这反映

A.中国京剧水平整体下降 B.电影技术阻碍京剧发展

C.国家政策影响文化发展 D.样板戏更符合大众要求

 

查看答案

港珠澳大桥设计师孟凡超说:“我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大学生,这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重大转变,高考拯救了我们这一批人和这一代人。”这体现了高考制度的恢复

A.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 B.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

C.推动“双百”方针贯彻实施 D.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

 

查看答案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上述现象反映了

A.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部署 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 D.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需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