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与英国《权利法案》相比,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有(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④宰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树立新的价值规范,愤懣的抗争最初表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反应;后则表现为“中体西用”式的挣扎。……到戊戌和五四时代,一代新知识分子则能够越过“技”的层面,径直直面“政”和“教”,从而开始了对传统政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全面、激烈的批判了。批判之结果,传统的权威普遍失落,传统的价值和信仰发生危机,由此又引起人们在心理上寻找和认同新权威,塑造新的价值规范的普遍渴求。…于是科学就在这种历史际遇中合乎逻辑地产生,成为与孔学暂时并存的新权威,一切在孔子旗帜下发展又都在科学之下被观照。……这无疑是唯科学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材料二 中国科学社发行的最重要的杂志《科学》仅1919—1938年间即刊行了20卷,中国地质学会自1922年成立之后,就开始刊行《中国地质学会志》,直至1940共刊行20卷,共计800页(每卷平均约400页),插图1000余幅。……学术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定期举办年会以及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在这些年会上,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即1934—1936年曾三次召开了多学会共同举行的联合年会,这可谓是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景观,大大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为了鼓励青年科学家的研究和写作兴趣,进一步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许多学会都想方设法地设立科学奖励基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唯科学观”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科学研究发展的表现。
(3)提取材料三中任意两条信息进行对比,并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其次,“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三年以上”;与此同时,新学制还提出设大学院,作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再次,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根据新学制,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前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综合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是:确定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到本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办学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等几方面。
——摘编自《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内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育对国家发展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