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D.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主要有:设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土;办太学,一律由五经博土教授太学生员,经学为太学的教学内容;树立重师法和家法太学的教学风气,士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任官。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完全改变了血缘政治的陈规 B.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C.极大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儒学在各郡县的勃兴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处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四书”“五经”的流传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荀子重视“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的三大伦。在此三大伦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虽然有相对的尊卑之序,但也有相互间的道德义务,并不是绝对的尊卑和服从关系。董仲舒则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这一变化
A.印证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
B.适应了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C.糅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D.受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的论述。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记述 | 出处 |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 《左传·哀公元前》 |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
夫民,神之民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 《左传·桓公六年》 |
A. 以民为本
B. 重民轻神
C. 天人感应
D. 民贵君轻